内江每日一练

首页 > 每日一练

内江公务员考试(行测):每日一练(言语)9.18解析

华图教育 | 2015-09-18 12:48

收藏

    1、( 单选题 )防范“理财”陷阱,不仅是投资者个人理财的大事,也应当成为金融机构______的职责。既是对投资者负责,也是______金融机构自身品牌和形象的需要。

    A. 必不可少    提高

  B. 当仁不让    打造

  C. 不可推卸    提升

  D. 不容置疑    塑造

    正确答案是 C
    来源四川2015
    考点实词与虚词综合考查
    解析:第一空可排除A、D项,“必不可少”强调不可或缺、至关重要,该词一般不形容责任。“不容置疑”强调论证严密,事情真实,无须质疑。该词与文意无关。第二空中,防范理财陷阱与打造金融机构品牌形象,无逻辑关系。只能说,该行为能对其品牌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不可推卸”用于强调责任的不可推脱,也符合语境。本题选C
    作者谭佳琳

    2、( 单选题 )“意外惊喜”不是游客在朝鲜可以经常遇到的东西,因为导游会______地规划你的行程,通常不惜绕远路也要避免你接触普通朝鲜民众。可喜的是,一些非政府组织正在______打破这层厚重面纱。

    A. 周密    企图

    B. 谨慎    试图

  C. 严密    努力 

  D. 审慎    考虑

    正确答案是 B
    来源四川2015
    考点实词辨析
    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文意指导游往往会尽量让游客无法接触普通民众,但现在一些非政府组织正在尝试改变这一局面。“企图”一般用作贬义,与文中“可喜的是”感情色彩不符,排除A项。“考虑”仅强调有意识,文中明显是指已经开始有行动了,该词停留在理念层面,排除D项。B、C可做比较,“试图”指尝试,指开始去做。而“努力”强调尽力去做,强调程度。文段仅仅谈及,非政府组织有了这样的行为,但对行为本身的程度如何,并未论述。B项符合。
    作者谭佳琳

    3、( 单选题 )阿伦特指出,歧视是一项不可分割的政治权利。实际且正当的目标不是完全______歧视,而是控制在社会领域。如今的时代与阿伦特发布这些论述的时代已经______ ,种族歧视已绝对成为“政治不正确”。

  A. 消灭    天差地别

  B. 解除    泾渭分明

  C. 破除    相去甚远

  D. 消除    截然不同

    正确答案是 D
    来源四川2015
    考点实词与成语综合考查
    解析:本题主要从第一空入手,该空考察动宾搭配,“消除歧视”为固定搭配,而“消灭”搭配的词语如“敌人”、“害虫”等敌对人或者事物。“解除”一般指去除某种状态或者从某种情绪之中退出。该词搭配如负担、武装、后顾之忧。“破除”指 对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事物给以破坏和铲除掉,如“封建思想”。而第二空形容今时不同往日,“截然不同”形容两者完全不一样,也符合语境。D项符合。“天差地别”形容差距大,“泾渭分明”形容是非分明或者界限清楚。“相去甚远”形容存在很大差距或差距。
    作者谭佳琳

    4、( 单选题 )尼采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这个家常而______的比拟,也恰恰符合中国文艺传统里一个______的观点:苦痛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好诗主要是不愉快,烦恼或“穷愁”的表现或发泄。在中国古代,这个观点不但是诗文理论里的常谈,而且成为写作实践里的套路。

  A. 形象    主流

  B. 通俗    主观

  C. 尖刻    偏执

  D. 生动    流行

    正确答案是 D
    来源四川2015
    考点实词辨析
    解析:第一空可排除C项,“尖刻”一词指说话尖酸,待人冷酷、苛求。显然与“母鸡下蛋”这个比喻,无逻辑关系可言。第二空,可首先排除B项,“主观”强调带有一定的个人色彩,文中观点的主观性并未体现。A、D可通过提示语境最后一句话入手“这个观点不但是……而且成为……套路”,该句话证明这句话的观点,在很多领域都是适用的,“流行”正符合该意。“主流”强调事物发展的主要或本质方面,文段不是在强调它的重要性,而是在强调该观点的通俗性、普遍性。D项符合。
    作者谭佳琳

    5、( 单选题 )不充分的发展与发展带来的副作用,就这样在同一片土地上同时存在。这是中国的困境,也几乎是所有发展中国共有的______。就像每个月挣100块钱的人却不得不吃10块一斤的有机大米,其结果必然是饥饿。环保成本的高昂,激化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冲突与矛盾,也成为许多地区在生态环境方面寅吃卯粮甚至______的现实背景。

  A. 尴尬    饮鸩止渴

  B. 际遇    杀鸡取卵

  C. 难题    涸泽而渔

  D. 挑战    饥不择食

    正确答案是 A
    来源四川2015
    考点实词与成语综合考查
    解析:文段第一空“这是中国的困境,也是……”,即可知这是一个共同的难题,先排除B项,“际遇”强调机会,与文中色彩不符。第二空,重点从“寅吃卯粮”入手,该词比喻经济困难,入不敷出,预先挪用眼下只能亏空着的财物或还没到手的收入,不顾将来。后一空前有“甚至”一词,该内容比前词程度更重,排除D项,“饥不择食”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而“寅吃卯粮”也并非强调有意之选,是无奈之举。因此,递进关系无从说起。而“涸泽而渔”比喻获取利益只顾眼前,不作长远打算。该词实与“寅吃卯粮”的程度是一样的,所以不能用递进关联词引导。A项符合。
    作者谭佳琳

    6、( 单选题 )怎样的事物才能真正的永存?阿房宫和华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的名句和老庄的格言却一字不误地______在每个华人的心里。世上延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思想与精神。能够______地记忆思想的只有文字。所以说,文字是我们的生命。

  A. 保存    永久

  B. 铭刻    永恒

  C. 保留    明确

    D. 镌刻    准确

    正确答案是 D
    来源四川2015
    考点实词辨析
    解析:镌:指一般文章或诗词郑重地刻下来,符合语境的“李杜的名句和老庄的格言”。和前面的“一字不误”相互照应的是“准确”。故选D。释义铭刻,是指: 1、铸在器物上面或刻在器物、碑碣等上面的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古代铭刻。 2、铭记:沉痛的教训铭刻在心中。 3、牢记在心,无法忘记。镌刻,即“雕刻”之意;把铭文刻或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
    作者谭佳琳

    7、( 单选题 )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出现,使人的阅读内容,阅读媒介,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呈现多元化、数字化、个性化的特点,读者被多样化地细分,“界面”阅读受到年轻人______,伴随便利而来的是娱乐化的泛滥,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一切文化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______,以分得一杯娱乐的残汁,而思考愈发远遁。

  A. 追捧    附庸

  B. 认可    陪衬

    C. 青睐    注脚

  D. 欢迎    随从

    正确答案是 A
    来源四川2015
    考点实词辨析
    解析:实词辨析题。通过“伴随便利而来的是娱乐化的泛滥,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可知要填的两个词要包含贬义,只有“追捧”和“附庸”符合,故选A。
    作者谭佳琳

    8、( 单选题 )人类历史的进程,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理想的______与搏斗,社会的______与变革,历史的______与前进,绘制出人类自己创造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扑朔迷离、色彩斑斓的画卷。

    A. 摩擦    发展    曲折

  B. 碰撞    平稳    反复

  C. 冲突    动荡    迂回

  D. 对抗    挑战    起伏

    正确答案是 C
    来源四川2015
    考点实词辨析
    解析:通过“人类历史的进程,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可知后面是相互照应相互矛盾的两组词。第一空“搏斗”的前提有冲突,四个词都可以,但是第二空,改革的前提是发生了动荡,不可能是“发展”“平稳”“挑战”。故选C,“迂回”也能和“前进”相互照应。
    作者谭佳琳
 
    9、( 单选题 )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批评或介绍,他们地______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就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写一个问号或感叹号。这种______的随感并非他们对于整部书的结论,因为是随时的批识,也许前后矛盾,说话过火,他们也懒得去理会,______是消遣。

    A. 不慌不忙    零星    反正

  B. 漫无目的    零散    毕竟

  C. 随心所欲    凌乱    本来

  D. 慢条斯理    零碎    无非

    正确答案是 A
    来源四川2015
    考点实词与成语综合考查
    解析:通过“就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可以看出作者是很随意的,但是“随心所欲”是贬义词,排除C。“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批评或介绍”并不是没有目的,排除B。要和“他们也懒得去理会”形成因果,只能是“反正是消遣”。
    作者谭佳琳

    10、( 单选题 )我们的文化出口从电影扩展到电视剧,实际上是从“中国印象”转变为“中国故事”,电影是短诗,往往______;电视剧是长篇,能翔实而真切地表现生活。电视剧能在“细无声”处沁润忍心,日日与剧相伴,海外观众会在______间把剧作带进生活,又在生活中______剧作。

    A. 轻描淡写    不知不觉    复制

  B. 浮光掠影    潜移默化    认同

  C. 意犹未尽    耳濡目染    实现

    D. 囫囵吞枣    天长日久    模仿

    正确答案是 B
    来源四川2015
    考点实词与成语综合考查
    解析:通过“能翔实而真切”得出前面的词表示不细致,只有“浮光掠影”符合此意,而且“潜移默化”也与“细无声”处沁润忍心,日日与剧相伴相互照应。故选B。
    作者谭佳琳

    11、( 单选题 )微电网又称微网,是包含本地化半自主运行的电源、负荷和电热储能设施的集群。相对于大电网,它自成一体,单独控制,可以与大电网连接并网运行,也可以断开连接以“孤岛模式”自行运行。微网作为具有向参与者和传统电网提供双向效益的特点,体现了分布式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也为电网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路径。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 大电网可能因与微电网并行而受益

  B. 微电网是与传统电网并行的集群

  C. 微电网的出现分散了传统电网的效益

  D. 微电网是以“孤岛模式”运行的本地化电网

    正确答案是 A
    来源四川2015
    考点细节理解
    解析:“微网作为具有向参与者和传统电网提供双向效益的特点”可以得出大电网可以从微电网获益,而两者之间的纽带就是并网运行,故选A。根据“可以与大电网连接并网运行,也可以断开连接以“孤岛模式”自行运行”可以排除BD,C在原文中没有提到。
    作者谭佳琳

    12、( 单选题 )大唐帝国的开放品格和强盛的国力,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强大的影响,作为唐朝手工业产品的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对海外诸国都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域外对唐朝舶来的丝绸、瓷器等物品的追逐,就好比时下潮人对苹果手机和Ipad的垂青一样。唐三彩也裹挟在这种洪流中漂洋过海,生根发芽。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论述的是:

    A. 唐三彩在域外的流传和影响

  B. 域外崇尚唐朝物品的各种表现

  C. 唐朝货品的运输路径和方式

  D. 唐朝对周边国家的巨大影响力

    正确答案是 A
    来源四川2015
    考点下文推断
    解析:尾句“唐三彩也裹挟在这种洪流中漂洋过海,生根发芽”提出了新话题“唐三彩”,接下来得顺着这个话题谈,故选A。
    作者谭佳琳

    13、( 单选题 )中华文化的重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无疑是重构中华文化的基础。虽然儒学在大部分历史时期都受到了统治者的倚重与褒扬,并成为两千年来的显学,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是多元的,先秦诸子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历朝历代卓有成就的学者也大都精通诸子百家。时至今日,我们断不可画地为牢,仅仅弘扬儒学一家,却抛弃了更为丰富多元的百家之学。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学为主要代表

  B. 重构中华文化应注重传承百家之学

  C. 中华文化重构是民族传统的自觉传承

  D. 结构多元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正确答案是 B
    来源四川2015
    考点意图判断
    解析:转折句“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是多元的”和尾句结论“我们断不可画地为牢,仅仅弘扬儒学一家,却抛弃了更为丰富多元的百家之学”都是在强调“多元化”,排除AC,而作为意图题优选对策,故选B。
    作者谭佳琳

    14、( 单选题 )在充满着复杂的流动性的转型中国,小说家对时代的整体性把握将越来越不可能,史诗这种传统的农耕文明的写作方式将有可能被封入历史的库房中,任何想从整体上对这个时代命名的企图和冲动将不得不最终沦为可笑的堂•吉诃德。但是,这也给写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既然把握大的时代已经不可能,那么就仔细打量将那些被大时代所遮蔽的现代人生活中的小,让文学真正回到它的本源———文学是人学,文学应关注个体在此岸世界的 存在,关注那些与个体生命存在有关的尊严、自由及其异化问题,关注与真诚、美好、恐惧、颤栗、焦虑、敬畏等等与文学和人有关的基本问题。这段文字意在说明文学创作:

    A. 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  B. 题材应趋向多元化

  C. 本源与个体生命有关

  D. 思路应从整体转为个体

    正确答案是 D
    来源四川2015
    考点意图判断
    解析:尾句转折引出了作者观点“那么就仔细打量将那些被大时代所遮蔽的现代人生活中的小,让文学真正回到它的本源———文学是人学,文学应关注个体在此岸世界的 存在,关注那些与个体生命存在有关的尊严、自由及其异化问题,关注与真诚、美好、恐惧、颤栗、焦虑、敬畏等等与文学和人有关的基本问题”,强调的是人的重要性,排除AB。作为意图题我们应该优选对策类的,故选D。

    15、( 单选题 )树可长至参天凌云依然青葱碧绿,靠的是木质部的导管将根部吸收的水分一路运输到树梢。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 植物学家发出警告,气候变化所导致的部分地区干旱化除了会威胁地下水的供应,还会损害木质部运输水分,使树处于危险状态。研究者表示,在干旱条件下树木会极力从地下吸取水分。而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太多气泡被吸入木质部,当这些气泡在导管中堵塞,便会阻断水源供应,令树木缺水而死。根据这段文字,最新的研究结果指的是:

  A. 树木木质部越粗越有利于水分供应

  B. 极端天气会破坏树木木质部的生物结构

  C. 温润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参天大树的生长

    D. 导管中的大量气泡的存在会阻断树木水分的供应

    正确答案是 D
    来源四川2015
    考点细节理解
    解析:细节理解题。文段中“植物学家发出警告……”部分,属于根据研究结果得出的结论,而提问针对的是研究结果是什么。后文“研究者表示”,其实就是在解释其研究成果,该部分正是论述了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会使树木处于危险的原因(原理):干旱会使得树木吸取水分,该过程使得气泡被吸入,并在导管中堵塞最终导致了缺水而死。浓缩也即气泡最终导致了缺水。A为无中生有项,木质部粗壮并未涉及。B项极端天气表述太宽泛,属扩大范围,文段仅仅是谈到了干旱导致了植物危险。C项为过度引申项,文段“研究结果”阐述的是干旱导致危险的原由(可通过第二句“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而知),而C则为通过这个“研究结果”进一步引申得出的推论,不符合提问要求。
    作者谭佳琳

    16、( 单选题 )根据学术规范,学术著述必须得有注释,而引证和注释也是力求克服主观性,努力追求学术见解的公允性、合理性、可被接受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本身也是正文论证部分所展开的学术对话的附随性表现。但有必要认识的是,引证与注释的规范要求不是独立的,也不仅仅只是一套技术,而是与学术论证的规范要求是一致的。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学术论著要体现出客观性

  B. 学术论著注释要克服主观性

  C. 论著注释必须符合学术规范

    D. 学术论著正文与注释同等重要

    正确答案是 C
    来源四川2015
    考点意图判断
    解析:本题可用主体排除法,文段的主体是“注释”,而非“学术论著”,排除AD。文段两句话每句都提到了“学术规范”,所以它就是关键词。而且尾句的转折“但有必要认识的是,引证与注释的规范要求不是独立的,也不仅仅只是一套技术,而是与学术论证的规范要求是一致的”也是强调这点,故选C。
    作者谭佳琳

    17、( 单选题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穷则思变,这里的穷就是人们生活饥寒交迫,艰难困苦,就是民生问题没有保障,没有改善。历史上的改朝换代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民群众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而奋争的结果。90多年来,无论是新民主主义的胜利,还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不论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还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功,都是我们党员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而取得的,都是因为人民群众相信只有跟党走,才能够使他们生活得更好,才支持我们党的,因此,_______________。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是我们党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

  B. 密切联系群众,解决民生问题是我们加强社会建设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C. 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我们党重视民生的充分体现

  D.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前进的重要法宝

    正确答案是 B
    来源四川2015
    考点语句填空
    解析:本题要填结论就必须根据前面的原因推断,前文提到了两个原因“都是我们党员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而取得的,都是因为人民群众相信只有跟党走,才能够使他们生活得更好,才支持我们党的”,所以结论与此照应就应该是“我们需要团结群众,解决民生问题”。A只提到了“改善民生”没有提到团结群众,故选B。
    作者谭佳琳

    18、( 单选题 )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这种双重的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但再好的艺术家,总无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的,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聆听自然才能创造出杰出的作品

  B. 自然风景超出了人所能创造的境界

  C. 欣赏自然需要视觉、听觉全方位的体验

  D. 大自然为艺术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材料

    正确答案是 B
    来源四川2015
    考点意图判断
    解析:文首首先提出只目视风景不懂用声音感悟的人是可悲的观点,继而转折提出“双重组合才使得自然超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的观点。而后文艺术家的例子再次印证:自然可以给人灵感,但自然永远无法捕捉,它很活,它多变。这个“活”和“多变”正是论证前文“自然超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观点。B项符合。A项“聆听自然”涵盖不全,“目视与聆听”都重要,且文段不是在强调如何创造作品,而是在强调大自然的超脱灵动。C项为最大干扰项,但文段并非强调如何“欣赏自然”而是强调自然界的不凡非人能创造。D项中的“艺术家”话题只是为了论证自然的“无法捕捉”,也即该项并非核心观点。
    作者谭佳林

    19、( 单选题 )婚姻,就是为了和一个人相濡以沫、共度终生,任何以钱财为目的的爱情和婚姻,都是不正确的。现在的人总是抱着某种目的去找对象,而忽视了感情本身。毕竟,婚姻的目的不是为了结束单身生活,而是为了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享受承担责任、被人需要的快乐。下列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 蜗居年代,寻找婚姻的避风港

  B. 悲剧:今天结婚,明天离婚

  C. 裸婚时代,我们拿什么区结婚

  D. 婚姻:算房产账,更算感情账

    正确答案是 D
    来源四川2015
    考点标题选择
    解析:标题填入题。选标题首先得确认文段主旨,通过“现在的人总是抱着某种目的去找对象,而忽视了感情本身”,可以得出作者的观点是“结婚不能只看重钱财,还要看感情”。作为议论文,其标题应该是其论点的凝练。故选D。
    作者谭佳琳

    20、( 单选题 )提到保健品,首要问题不是为什么要买,而是为什么不买?在每个日渐老去的时光角落,潜伏着若隐若现的苦恼——关节炎、癌症、老年痴呆症……也催生了一个试图阻止病痛的庞大产业——保健品产业。去年美国人花在保健品上的钱约为280亿美元,比购买健身房会员卡的钱还要多出50亿美元。但保健品真的有用吗?保健品介于食品和药品之间,是种定义模糊、覆盖广泛却缺乏监管的消费品。有了它们,不吃食物和药物,就能同时拥有营养和健康,因此又称营养保健品。作者对保健品的态度是:

    A. 怀疑其功能

  B. 认为有益健康

  C. 认为该产业前途光明

  D. 反对人们食用

    正确答案是 A
    来源四川2015
    考点态度理解
    解析:态度观点题。通过“但保健品真的有用吗?”这句提问可以看出作者对保健品持一种怀疑态度。后面的“种定义模糊、覆盖广泛却缺乏监管的消费品”也是指出保健品的一些问题,让人生疑。D“反对人们食用”语义过重,作者只是指出保健品可能存在问题,并未对人们是否食用发表意见。故选A。
    作者谭佳琳
   
    21、( 单选题 )
    ①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
    ②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光辉了
    ③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
    ④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
    ⑤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
    ⑥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
    将以上六句重新排列,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⑤③④⑥②①

  B. ③⑤④①⑥②

  C. ⑤④③⑥①②

  D. ③④⑤②①⑥

    正确答案是 B
    来源四川2015
    考点语句排序
    解析:句③、⑤比较中,前者先引出了“霜花”这个话题,而句⑤不符合首句特征,“也”、“了”都属补充类论述,也即前文讲到了某个状态或现象,才会得出该句的结论。排除A、C项。而B、D项中,⑤④的顺序不好确定,可从句④后一句入手,既然该句提及该日霜花不同往日,根据话题推进原则,那后文定当提及该日霜花具体的景象,句⑤提及节气变化,并未承接霜花形态展开,而句①刚刚就是提到了“花园气象”,正好承接了前文所指“不是树的形态”这一话题。B项符合。
    作者谭佳琳

    22、( 单选题 )
    ①如果把信息看做是一种自我资源,那么信息的公开透明就会被当作一种权宜之计
    ②这说明,公开透明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深层次的理念问题
    ③面对一些突发性公共事件,许多地方都会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这极大地增进了人们对政府的信任支持
    ④在这个意义上,公开透明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以人为本的问题;政府公信力的打造,与政府服务人民紧密相连
    ⑤也有一些信息发布的效果并不好,究极原因,就在于发布的是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而非公众关注的信息.甚至对公众的关切质疑却刻意回避
    ⑥反之,如果树立服务型政府理念,认识到政府信息的公共资源属性,尊重人民的知情权,公开透明就会成为一种主动选择
    将以上六句重新排列,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④③⑤②⑥

  B. ③⑤①④②⑥

  C. ①③⑤⑥②④

  D. ③⑤②①⑥④

    正确答案是 D
    来源四川2015
    考点语句排序
    解析:语句排序题。首句在①③之间,③提出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这个话题,而句①则是对这个话题进行评价,引出话题为先,排除A、C项。B、D可从句①入手,该剧论及信息若是自我资源,就会被当做权宜之计,根据话题推进,下文自当讲述若把信息当成非自我资源,那又会如何。句⑥刚刚从反面论证角度,提及如果认识到公共资源属性,就会如何。这正好承接了句①话题。故,D项符合
    作者谭佳琳

    23、( 单选题 )
    ①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严肃的和信息灵通的人士认为苏美之间的核战争实际上不可避免
    ②预测是否实现依赖于人们如何作出反应
    ③因为人们意识到了它的可能性
    ④任何预测都不是自我实现的或非自我实现的
    ⑤但是这场核战争并未发生
    ⑥推动了武器控制和其他安排来确保它不发生
    将以上六句重新排列,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④①③⑤⑥②

  B. ②①⑤④③⑥

    C. ②①⑤③④⑥

  D. ④②①⑤③⑥

    正确答案是 D
    来源四川2015
    考点语句排序
    解析:句④提出预测不是个人实现的观点,句②则是提出实现的意见在于人们。显然前者提出观点,后句做补充论述。排除B、C项。而句②既已提出人们如何反应,根据话题推进,下文则应当论及人们的反应。而A已将该句放在尾巴,显然属于“断尾”,而①⑤组合构成一个五六十年代人们反应的例子,③⑥给例子中战争没爆发的原因。二者都是围绕“人们的反应”而展开的。D项符合。
    作者谭佳琳

    24、( 单选题 )公共舆论是各种社会意见的集合,在不同意见表象的背后都有着其内在的理性认知逻辑。再简单的意见内容都会有其“道理”的存在,并非只是人们情绪化的反映,情绪往往是伴随一定的认知逻辑出现的。就政府形象舆论而言,影响人们对政府评价的意见,除了个体的利益诉求和直接体验外,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基于人们对社会的基本认知态度和价值选择,这就构成了人们对政府形象认知的基础逻辑。当人们从自身的认知逻辑出发,能够对政府的行政作为进行合理的逻辑构架时,就可以得出积极的、肯定性的意见评价; 而当人们无法从认知逻辑上对政府决策及其管理行为加以合理解释时,自然就会形成消极的、否定性的意见评价。这段文字主要谈论:

    A. 应从理性逻辑层面解读公共舆论 

  B. 公共舆论的形成有其内在逻辑基础

  C. 应引导大众理性分析政府行政决策 

  D. 个体认知逻辑决定了对政府形象认知的差异

    正确答案是 B
    来源四川2015
    考点主旨概括
    解析:文段一开始就提出公共舆论是如何构成的——在于其背后有内在认知逻辑。之后的两句话都再次强调人们对政府的公共舆论构架是基于一定的认知逻辑基础。最后一句列出了两种具体的公共舆论形成的方式和结果。本文段属于总分的结构,同义替换后可确定答案为B项。A项干扰性较强,本文并未强调要从如何解读公共舆论,只是在客观描述公共舆论是如何形成的。
    作者谭佳林

    25、( 单选题 )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这个调调儿。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在他写《滕王阁》七言古诗和《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来后抓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李白当年奉诏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完成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含酒重。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粱酒来。划横线的句子说明李白:

  A. 最钟情于酒的诗人  

  B. 写了很多关于酒的诗篇

  C. 写酒的诗多为经典之作

    D. 写诗时酒是不可或缺的

    正确答案是 B
    来源四川2015
    考点词语理解
    解析:文中先是谈到了酒是诗人喜欢的物品,可以为诗人带来灵感。但该题为词句理解,文中最后一句压缩后可谓“李白写酒的诗可榨出半壶高粱酒”,主体为写酒的诗,而榨出半壶高粱酒显然是在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来形象说明其写酒诗之多。B项符合。
    作者谭佳琳

    26、( 单选题 )在经济学领域有“后发劣势”的概念。这指的是落后国家由于发展较迟,因此对发达国家进行模仿。模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模仿制度,另一种是模仿技术和工业化模式。由于是后发国家,所以可以在没有基础制度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模仿实现快速发展。然而,这一模仿虽然相对容易实现,但会给长期的发展留下许多隐患。事实上,当前我国老工业基地所面临的这些问题,_________________。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正是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后发劣势的体现

    B. 仅仅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是无法解决的

  C. 意味着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走向纵深

  D. 可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行业兼并重组等政策加以解决

    正确答案是 A
    来源四川2015
    考点语句填空
    解析:文段首先谈到了“后发劣势”的概念,以及其中两种形式,且后发国家模仿这两种形式的事实。后文通过“然而”这一转折提出了这样的模仿带来的问题。最后一个“事实上”其实正是在承接这一模仿带来的问题,根据话题一致原则,只有A项在论述我国面临的问题是由于后发中的模仿带来的。B的“市场”并未提及,C为无中生有项,而D项也并未提及。A项符合。
    作者谭佳琳

    27、( 单选题 )有许多长寿的人.你问他们常吃什么食品,他们回答说:什么都吃,并无特殊的禁忌。但有许多东西他们只尝一口,就尖锐地判断出成色。读书也是一样,好的书.是人参燕窝熊掌,人生若不大快朵颐,岂不白在世上潇洒走过一回?坏的书,是腐肉砒霜氰化物,浪费了时间贻误了性命。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遭的精品。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 读书要有所选择  

  B. 名著如同美食般回味无穷 

  C. 物质和精神食粮同样重要

  D. 鉴别书籍比鉴别美食更困难

    正确答案是 A
    来源四川2015
    考点主旨概括

    28、( 单选题 )中国书法与汉字密切相关,而汉字同其他文字一样,有形、音、义三要素。书写者总是为显“义”而构形,而并非为构“形”而构“形”,为书写而书写。现在的问题是,“书法”研究者仅着眼书写者的构“形”和接受者的识“形”、观“形”,把书写者显“义”和接受者会“义”的目的丢掉了。这样,研究者尽管把汉字的“形”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抽掉了汉字“文化”核心内容,也便不能认识汉字及其显示形态的功能价值。下列说法与作者的观点相符的是:

    A. 中国书法历来重视展示汉字的内涵 

  B. 书法研究应兼顾汉字的“形”与“义”

    C. 书法研究者应将汉字的“义”放在首位

  D. 书法欣赏中存在得“义”忘“形”的倾向

    正确答案是 B
    来源四川2015
    考点细节理解
    解析:文段通过“现在的问题是”提出问题极为:研究者仅着眼“形”丢掉了“义”。尾句的“这样”,指出了这样的行为会带来的后果。综合可知,仅看“形”而忘“义”不对,那也就是应该兼顾。B项符合。A的观点,文段并未体现,C为过度引申,文义指不要仅看“形”丢“义”,也即还是应该看“义”,但并未提及“义”为首要。D项表述与文义相反,文中情况是重“形”忘“义”。
    作者谭佳琳

    29、( 单选题 )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罗伯特 海尔曾经做过实验,喜欢虐待、生性残忍的人在辨识富有情感意涵的词汇与一般词汇时,脑波无明显差异,而普通人的脑波则表现出不同。进一步的研究说明,前者负责辨识字的语言皮质以及负责赋予字义的边缘系统的连接出了问题。正因如此,他们的情感较常人淡薄,在面对痛苦时不会引发焦虑,甚至对于恐惧没有感受。犯罪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暴力犯罪者,通常是这种缺乏同理心的人,他们无法为人设身处地着想或同情别人,亦很难受到良心谴责。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 喜欢虐待、生性残忍的人没有同理心

  B. 普通人与暴力犯罪者的脑波有所不同

  C. 暴力犯罪者在辨别文字时往往存在困难

  D. 难以受到良心谴责是缺乏同理心者的特征之一

    正确答案是 D
    来源四川2015
    考点细节理解
    解析:A项扩大范围,文段尾句提的是“通常是这种……的人”,也即不是所有喜欢虐待的人都没有同理心。B项表述同样扩大范围,文段其实说二者不同是有前提的,也即只有在辨别与情感相关词汇时,二者的脑波才有有差异。C项曲解文意,犯罪者并不是存在辨别文字的困难,而是辨别情感文字时才出现了问题。D项对应文段尾句内容。
    作者谭佳琳

    30、( 单选题 )未来政府财政预算改革的基本取向是建立公共财政,预算资金安排要体现公共性、政策性的客观要求。由于节能具有鲜明的公益性特征,属于社会共同需要的范畴,因此,公共预算设立节能科目与公共预算的改革方面是吻合的。在我国财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加之必要的预算结构调整,我国的财政经常性预算已具备支持节能支出的财力基础。为此,政府需要通过调整预算支出结构,保证财政用于节能预算的资金投入。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 建立公共财政,推进实施政府财政预算改革

  B. 加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推进节能项目建设

  C. 建立政府公共财政,设立节能项目公共预算

  D. 推进政府财政改革,确保节能项目资金投入

    正确答案是 D
    来源四川2015
    考点标题选择
    解析:文段尾句为主题句,强调调整财政预算来保证节能预算的投入。D项为该意的压缩替换项。A、C项都是强调“建立预算”的目的,实质上尾句主题句不是“建立财政”的目的,而是“调整财政”的目的,且A项的目的表述也欠妥,文段的目的是“保证节能预算的资金投入”,而非A阐述的“推进预算改革”。B项则是强调“加大预算”,而同样文段尾句的主题句只是论及“调整预算支出”,也即只改(现有预算支出结构)不增(财政预算)的意思。
    作者谭佳林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